剛進入 2018 年,科學家就給愛吃巧克力的人帶來了壞消息,說由于可可原料日益短缺,巧克力可能會在 40 年內消失。
得出這一結論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群科學家。據(jù)他們調查顯示,全球變暖的趨勢和越來越干燥的氣候可能會是可可這一農(nóng)作物消失的罪魁禍首。
(圖片來自:Business Insider)
我們知道,可可豆是巧克力的主要成分。這種數(shù)百萬年前起源于南美洲的植物,只生長于熱帶常綠雨林較低層,需要溫暖的氣候和充沛的降雨。此外,可可樹的生長非常緩慢,種植
5 到 7 年后才可生產(chǎn)可可豆,對真菌感染也非常敏感。
今天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巧克力產(chǎn)自西非的兩個國家,即科特迪瓦和加納。然而,這些地區(qū)很快將變得不適合可可的生長。根據(jù)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(shù)據(jù),到了
2050 年,氣溫上升將推動今天的巧克力種植區(qū)域上升 1000 英尺(304.8 米)以上,進入到目前屬于野生動物領地的山區(qū)。
(圖片來自:Flickr )
不過,科學家們覺得可可還是可以再拯救一下的。目前他們正在使用一種叫“CRISPR”的新技術來修改植物的
DNA,如果實驗成功,可可或許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。
一旦可可減產(chǎn)甚至停產(chǎn),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雀巢、瑪氏和百樂-嘉利寶(Barry Callebaut)這些知名的巧克力廠商。這幾家公司的代表在參加 2015
年的聯(lián)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時,就承認氣候變化對農(nóng)作物所帶來的危害,并且也在進行一些努力。
(圖片來自:ibtimes)
瑪氏在這項名為“一代人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”計劃中承諾將投入 10 億美元,目標是到 2050 年將其業(yè)務和供應鏈的碳足跡減少 60%
以上,與伯克利大學合作的這項 DNA 改造研究,也是該計劃的一部分。
“我們正在試圖全力以赴,”瑪氏首席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官巴里·帕金(Barry Parkin)向 Business Insider
表示,“顯然大家都在期待,但說實話,我們認為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的速度并沒有那么快?!?
題圖來自:Independ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