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兩年以來,比特幣和智能合約平臺以太坊為代表的區(qū)塊鏈技術高速發(fā)展,讓加密貨幣成為全新的投資方式。各種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上演,刺激著人們的盲從心理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當下可供交易的加密貨幣種類已多達2000種,而且仍在以每月數(shù)十種的速度增長。但由于監(jiān)管困難且心理浮躁,加密貨幣領域也是亂象叢生。
比如很多項目根本沒有開發(fā)團隊、初期產(chǎn)品、完整的區(qū)塊鏈應用方案等,就直接憑空捏造出白皮書去完成募資及線上交易——也就是“空氣幣”,讓很多普通投資者血虧。而現(xiàn)在,又多了一個看起來方便至極,實則暗藏各種風險的投資方式——用手機挖礦。手機的便利程度毋庸置疑,但在對計算能力要求頗高的挖礦行為上,真的靠譜嗎?
爆火!手機挖礦成新玩法
對于很多人來說,投資加密貨幣是需要一定資本的。但是挖礦從某種意義上,卻是非常簡單的。只要有搭配高端顯卡和CPU的主機,總是能挖到的各種加密貨幣的——賺不賺錢就另說了。挖礦帶動了多個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,比如顯卡企業(yè)就賺得盤滿缽滿。但是動輒數(shù)千元的顯卡,再加上高昂的電費,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手機挖礦應運而生。
具體來看,手機挖礦一般是指一些挖礦平臺APP的手機版。而因為這種挖礦方式屬于“零投入”——每個人都有手機,因此也迅速走紅成為爆火的挖礦方式。猛一看,手機挖礦似乎是一種新玩法?!扒f家”給出的解釋是現(xiàn)在手機的性能越來越高,比如高通的驍龍835處理器都搭載于筆記本上了。因此,手機挖礦看似是有潛力的。
先不討論手機的CPU、GPU相比電腦的硬件有沒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,單單是能夠隨時隨地挖礦的形式就足夠具有吸引力。如果手機真能挖礦,似乎也是不錯的。
套路!手機挖礦風險多
如果你認為手機挖礦是“莊家”的新玩法,那么恭喜你——你已經(jīng)被成功“套路”了!之所以說手機挖礦是新套路,關鍵在于其中存在諸多風險。最簡單的,是以手機的計算能力來看,單部手機可能N長時間也挖不到一個具有價值的加密貨幣,只能是白白消耗電量。
此外,目前很多手機挖礦APP是為了套取個人隱私信息而已。以某個手機挖礦APP來說,他們在項目白皮書中提到是以個人的信用來衡量每個用戶的算力。也就是說,信用越高的用戶獲得的算力越高,從而分得的挖礦報酬也就越高。而要想使用這個手機挖礦APP并提高算力,用戶就必須綁定自己的人臉識別信息、學信網(wǎng)信息、京東信息等。唔,妥妥的都是套路……要是真的信用越高、算力越高,那么馬云和劉強東等豈不是就無人能敵了?
更無奈的是,很多手機挖礦APP其實就是病毒應用。比如今年曝光的惡意軟件使用礦池提供的瀏覽器j腳本進行挖礦,由于瀏覽器j挖礦腳本配置靈活簡單且具有全平臺化等特點而被惡意木馬所盯上,導致了利用j腳本挖礦的安全事件愈發(fā)頻繁。可能手機挖礦還沒挖到加密貨幣,黑客就把你的信息都給竊取了。人們不僅會遇到手機會遇到卡頓、發(fā)熱甚至死機等問題,還有可能遭遇到其他的資金損失。
而無孔不入的傳銷也沒錯過手機挖礦這個熱點,有些手機礦工APP打著挖礦的名義,卻讓用戶投入資金并不斷發(fā)展下線。由此可見,手機挖礦絕大部分都只是套路而已。
遠離手機挖礦,別浪費時間
不可否認的是,現(xiàn)在手機挖礦的確很火,很多人都想“不勞而獲”,通過手機挖礦就賺得人生的第一天金。但老話說得好,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。絕大部分手機挖礦APP都不是在真正意義上的挖礦,而是別有用心。里面有太多的套路會讓人們防不勝防,直接掉入坑里。
即使有的手機挖礦APP是真的,也不具備價值。有媒體測試過,使用搭載高通驍龍820處理器的手機我挖礦,挖礦速度為4600Kh/s。經(jīng)過測算,一天大概能產(chǎn)生價值0.00000477美元的比特幣。如果要挖出一個完整的比特幣,大概需要2000多萬年!到時候不知道人類還存不存在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