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90年代
智能建筑得以迅速發(fā)展?進入21世紀,科學技術將更為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,
智能建筑系統(tǒng)化是當今的一大發(fā)展趨勢,住宅也不例外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居住舒適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,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要求未來小區(qū)和住宅擁有智能化系統(tǒng)的設備,故
智能化小區(qū)的發(fā)展前景是光明的,是住宅在功能方面的大勢所趨。智能建筑的發(fā)展趨勢則是以人為本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、綠色、信息化與智能化結合?!鞠嚓P推薦閱讀:
2020第五屆中國智能建筑節(jié)高峰論壇會“劇透”不容錯過】
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為平臺,兼?zhèn)湫畔⒃O施系統(tǒng)、信息化應用系統(tǒng)、建筑設備管理系統(tǒng)、公共安全系統(tǒng)等,集結構、系統(tǒng)、服務、管理及其優(yōu)化組合為一體,向人們提供安全、高效、便捷、節(jié)能、環(huán)保、健康的建筑環(huán)境。智能建筑在臺灣和香港稱為聰明型建筑或聰明建筑,它的出現絕非偶然,是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大勢所趨和人們社會需求的人心所向兩個因素促成的必然結果,是歷史發(fā)展的必然。美國智能建筑學會(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)指出:“沒有固定的特性來定義智能建筑。事實上,所有智能建筑所共有的唯一特性是其結構設計可以適于便利、降低成本的變化?!盜BI的說法確定了智能建筑應具有的特性元素。智能建筑必須保持一個有效的工作環(huán)境、自動綜合運轉并能夠靈活適應未來工作環(huán)境變化的需求。
智能建筑是社會生產力發(fā)展、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產物??v觀人類建筑發(fā)展的歷史,可以看出智能建筑誕生的歷史必然。原始社會誕生了人類早期遮風避雨的茅屋,農業(yè)社會誕生了城墻和雄偉的宮殿等建筑物,工業(yè)社會誕生了鋼結構或混凝土的摩天大樓。信息技術使人們的生產、生活等方式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作為人居住和活動場所的建筑物要適應信息化帶來的變化,智能建筑的產生和發(fā)展是必然趨勢。隨著計算機、控制、通信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及關鍵技術的突破,必將進一步促進智能大廈的發(fā)展。智能大廈智能化小區(qū)正向著集成化、智能化、協調化方向發(fā)展,實現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重要標志。可以預見智能建筑將成為建筑革命的先聲,成為21世紀的重要產業(yè)部門,乃至成為一個國家科學技術與文化發(fā)展水平的重要標志,也是未來建筑的重要標志。
早期的超高層大樓一般設備非常多,諸如
空調系統(tǒng)、給排水系統(tǒng)、變配電系統(tǒng)、保安系統(tǒng)、
消防系統(tǒng)、停車場系統(tǒng)等各種專業(yè)系統(tǒng)同時共存。操作和控制這些系統(tǒng),僅靠中央臨近室很難實現。20世紀80年代,微電腦技術的崛起再加上信號傳統(tǒng)技術的進步,基本上實現了所有設備都可以顯示于大樓內的中央監(jiān)控室,并且較容易地進行操作和管理,從而提高了效率。1984年,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將一幢舊金融大廈進行了改造,建成了稱為City Place的大廈,從此誕生了世界公認的第一座智能大廈,它是時代發(fā)展和國際競爭的產物。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,各高科技公司紛紛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裝備的高科技大樓,如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樓等。中國的第一座智能大廈被認為是北京的發(fā)展大廈。此后,相繼建成了一批準智能大廈如深圳的地王大廈、北京西客站等??傊?,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,智能大廈蓬勃發(fā)展,步美、日之后塵,法國、瑞典、英國等歐洲國家,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地的智能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。
在智能住宅方面,表現為網絡技術應用和控制方式的變化。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已經進入住宅小區(qū),使住宅控制與管理技術發(fā)生深刻變化。20世紀80年代,住宅控制方式主要為電子型。20世紀90年代初為程序型控制方式,20世紀90年代末發(fā)展為網絡型控制方式。在21世紀,住宅控制方式將演變?yōu)橹悄芸刂菩汀8鞣N家電設備都“上網”,實現家電接口標準化、設備控制智能化、系統(tǒng)功能集成化。
大型建筑物的運作包含有多種功能系統(tǒng),如水、電、熱力、空調、通訊等等。他們又各有特色,如水又分為生活用水、生活污水、生活熱水、生產污水、消防用水、生活及生產廢水處理與循環(huán)使用、生產及生活污水的處理等,而這些對一座建筑物來說要實現自動控制就十分復雜。所以智能的概念是替人來做出適合方案并完成其運行,實現建筑節(jié)能工程運作自動化。它的另一使命是降低建筑物各類設備的能耗,延長其使用壽命,提高效率,減少管理人員,求取更高的經濟效益;通信自動化、辦公自動化、安全保衛(wèi)自動化等都是智能建筑所能達到的。建筑內的所有設備應該起到增強其住戶智能的目的。借助于系統(tǒng),住戶可以快速高效地自由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。住戶根據自己的意愿,可以很容易地向世界各地發(fā)出要求和指示。智能系統(tǒng)也可以提供娛樂和教育的方式,住戶在家時就好像在國家圖書館一樣。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智能化建筑、綜合布線系統(tǒng)、智能交通系統(tǒng)、智能化小區(qū)等數量也在急劇地上升。隨著更多建筑節(jié)能技術的出現,將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補充到這一領域中,使這一技術更加成熟、完善。智能建筑是人、信息和工作環(huán)境的智慧結合,是建立在建筑設計、行為科學、信息科學、環(huán)境科學、社會工程學、系統(tǒng)工程學、人類工程學等各類理論學科之上的交叉應用。智能化建筑將成為未來時代建筑的標志。
智能建筑的基本組成:
智能建筑主要由5個部分,分別為:系統(tǒng)集成中心、綜合布線系統(tǒng)、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(tǒng)、辦公自動化系統(tǒng)、通信自動化系統(tǒng)。
所用的主要設備通常放置在智能建筑內的系統(tǒng)集成中心(System Integrated Center,SIC)。它通過建筑物綜合布線(GenericCabling,GC)與各種終端設備,如通信終端(電話機、傳真機等)、傳感器(如壓力、溫度、濕度等傳感器)的連接,“感知”建筑物內各個空間的“信息”,并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后給出相應的控制策略,再通過通信終端或控制終端(如開關、電子鎖、閥門等)給出相應的控制對象的動作反應,使建筑達到某種程度的智能,從而形成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(tǒng)、辦公自動化系統(tǒng)、通信網絡自動化系統(tǒng)。